首页

sm视频在线观看

时间:2025-05-26 03:15:12 作者:百余件展品亮相山西云冈石窟 讲述明代城防与边防 浏览量:17897

 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 (记者 胡健)《万年:明代的城防与边防》展23日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展,展览通过百余件展品讲述筑城者的匠心、戍边者的坚守与王朝统治者的治世理想。

《万年:明代的城防与边防》展览23日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幕。大同市新闻中心 供图

  明代城防与边防体系,是中华文明在军事防御、城市规划与边疆治理的智慧结晶。从巍峨的京师南京到雄踞北疆的大同重镇,从砖石建构的旷世之都到星罗棋布的卫所城堡,明王朝以“高筑墙、广积粮”为策略,构建起一套层级分明、功能互补的防御网络。都城及府、州、县城,与长城边镇相互呼应,陆防、江防与海防彼此联动,既为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,也推动了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。

  都城南京四重城垣的营建,体现了“因地制宜、攻守兼备”的筑城思想;砖石技术的革新与长江中下游近200个基层单位的供砖体系建立,彰显了明代国家工程管理的卓越能力。大同镇“九边之首”的战略地位,印证了长城防御体系“纵深联动、军民一体”的设计精髓;空心敌台的推广与火器的改良,记录了冷热兵器交替时代军事技术的突破。云冈堡的修筑,不仅是边防要塞的缩影,更揭示了明代军事工程与自然环境、社会经济的深刻互动——屯田驻守、商旅往来、文化交融,让坚固的城墙成为边疆生活的枢纽。

《万年:明代的城防与边防》展览展出百余件展品。大同市新闻中心 供图

  时至今日,明代的城防与边防体系仍颇具启示。其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,为现代城市空间设计提供借鉴;军民协同的管理模式,启发边疆治理中“安全与发展”的平衡之道;长城作为文明纽带的意义,在全球化时代更彰显出超越疆域的文化价值。

  本次展览由大同市文物局、云冈研究院、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主办,南京城墙博物馆、云冈石窟博物馆、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、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、大同云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支持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严厉打击侵害游客权益行为 广西桂林通报“199元4天桂林低价游”情况

“‘听涛大运河’沉浸式戏剧研学项目是研学教育的新尝试。”据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,剧目整体创作历时半年,旨在发挥博物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示平台作用,有效解决“专家学者能看明白,普通游客看不太懂”“见物不见人,故事性不强”等问题,将沉浸式戏剧研学作为吸引更多观展游客的新方法,传播大运河魅力。

首届中国(天津)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大会开幕

官方数据显示,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5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亿美元,增长了近26倍;中国对非投资存量从2000年不足5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超400亿美元,成为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;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,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,贸易规模屡创新高。

灵芝破壁出重庆 进入新加坡保健品市场
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对表示,推出静音车厢是铁路部门满足乘客差异化需求的一个有益尝试。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,许多乘客在高铁车厢里大声打电话、外放声音,给其他乘客造成干扰,推出静音车厢,满足了一部分喜欢安静、不愿意被打扰的乘客的需求,“我认为,这会受到不少乘客的欢迎”。

据了解,“外卡内绑”是指外籍来华人士将维萨、万事达卡等主要银行卡组织发行的境外银行卡绑定境内支付工具;“外包内用”则是外籍来华人士直接使用其在境外常用的电子钱包App进行支付。目前,来华可直接扫码支付的10个境外电子钱包包括:AlipayHK(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)、Touch'n Go eWallet(马来西亚)、Kakao Pay(韩国)、MPay(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)、HiPay(蒙古)、Changi Pay(新加坡)、华侨银行(新加坡)、Naver Pay(韩国)、Toss Pay(韩国)、 TrueMoney(泰国)。

【代表委员之声】兜住、兜准、兜牢民生底线

征途未尽,步履不停——毕马威2024年环境、社会与治理鉴证成熟度指数》中文版本报告由毕马威中国发布。报告数据基于今年2月至4月对全球1000家横跨不同行业与地区、平均年收入189亿美元的企业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调研。

相关资讯
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:中美双方应该彼此成就 而不是互相伤害

国际上绿色低碳修复划分为萌芽和早期发展(2006年之前)、快速发展(2007-2012年)和成熟发展(2013年至今)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,从2000年左右逐步进入土壤污染绿色可持续修复(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)时期,从传统基于质量标准修复和基于风险评估的修复管控策略,向综合考虑修复管控全过程环境、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可持续策略转变。研究机构和公益组织在决策中考虑环境足迹和碳足迹等影响,并探索研究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评估工具和方法。第二阶段,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,相关评估工具方法和标准规范等得到充分发展。第三阶段,进入灵活实践和创新阶段,从理念逐步融入具体的修复技术、专业设备、风险管控、修复材料、组织管理等方面,也从修复工程向土地利用规划、土地开发区划、生态景观设计等领域进行了拓展。2020年以后,绿色可持续修复相关评估体系和实践应用基本成熟,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求日益迫切,土壤污染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韧性修复(Sustainable Resilient Remediation)时期,将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纳入了评价体系。目前发达国家环境修复已进入生态、低碳、韧性的绿色可持续新时代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